12月5日是世界土壤日,今年世界土壤日的主题是:土壤和水,生命之源。与此同时,正在迪拜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峰会(COP28)环境治理与合作也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在本次联合国气候峰会上,一家创新型企业,北京耕天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耕天下)与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以下简称中国民促会)在COP28举办新闻发布会,向全球发布了基于微藻生物技术实现稻田温室气体减排的创新实践。
前不久,中美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及中国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中,都将甲烷减排列为重点。以水稻为例,全球水稻收获面积1.6亿公顷,其中甲烷排放合二氧化碳当量保守估计在10亿吨以上,加上反刍动物甲烷排放,二者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10%以上。
针对水稻温室气体排放这一全球性难题,耕天下技术团队与国经咨询以及中国农科院等机构历经三年,从黑龙江寒地水稻到海南热带水稻,全纬度、多物候带开展温室气体减排试验及监测,以环境友好型微生物技术的创新应用,在增产、改良土壤的同时,实现温室气体特别是甲烷和氧化亚氮50%以上的减排。
耕天下建立了基于水稻温室气体减排与土壤改良的藻种库,为不同物候带水稻种植筛选本地原位藻种,将其优化后再重新植入土壤,在实现增产增收、改良土壤的同时还能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当前,该项技术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耕天下以研发为核心驱动力,打造了土壤改良的技术服务平台,累计在全国所有水稻主产区进行了数十万亩水稻增产提质与温室气体减排试验,实践探索证明,水稻种植每亩投入微藻的成本不超过人民币5元,按照目前国内碳市场的碳价折算,种植者一亩地有不低于10元的碳收益,同时微藻在水稻种植中特殊的作用使农户还能够实现增产5%以上,并减少化肥投入10%,三者相加,用户一亩地的收入在50元以上,占水稻亩收益的20%。
(耕天下水稻温室气体排放田间监测)
全球尤其是亚太水稻主产区有很多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这项技术不仅能实现温室气体减排,更重要的是,种植户在增加收入的同时,让他们的社区和生态治理变得更好。
在甲烷减排与粮食安全两者都要兼顾的情况下,做为一项创新技术,它的应用与推广将带来一系列有益的影响:
一、水稻甲烷排放是全球温室气体治理的难点,这项技术有望填补全球空白;
二、全球有20亿亩水稻收获面积,这项技术如果大面积推广,可实现年减排量5亿吨以上;
三、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技术,成本低、可规模化推广、且具有较高的环境附加价值;
四、对湿地甲烷减排起到同样作用,并减少氧化亚氮的排放,有效降低面源污染。
该项技术还得到了中国科学院东北所、天津大学四川创新研究院、江汉大学以及辽宁省水稻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的积极支持,作为一项创新型技术,虽已取得阶段性技术成果,但还需要更大范围的试验和深入的技术研发。发布会上,耕天下创始人张宇向全球科研机构和致力于温室气体减排的国际组织发出邀请,愿意联手在全球范围内共同进行水稻温室气体减排的科研与创新试验,以“微”力量为水稻温室气体减排贡献“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