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面向全寿命周期的节能建筑设计方法研究

点击:1382 时间:2010年1月19日 来源:

    摘要:面向全寿命周期的节能建筑设计方法是具规范化的设计步骤、定量化地优选方案的一种节能建筑系统设计手段与工作程序。本文根据全寿命周期的设计理念,提出了面向全寿命周期的节能建筑设计的基本准则,具体制定了面向全寿命周期的节能建筑设计的工作程序。


    关键词:节能建筑 可持续发展 设计方法 寿命周期评价模糊决策


    前言


    寿命周期是指从事物的产生至消亡的过程所经历的时间。对建筑而言,从能源和环境的角度,其生命周期是指从材料与构件生产(含原材料的开采)、规划与设计、建造与运输、运行与维护直到拆除与处理(废弃、再循环和再利用等)的全循环过程,即建筑的全寿命周期。从使用功能的角度,是指从交付使用后到其功能再也不能修复使用为止的阶段性过程,即建筑的使用(功能、自然)寿命周期。另外,从结构或经济的角度,还有结构寿命周期和经济寿命周期。本文是从全寿命周期的视角展开研究的。


    寿命周期评价是将某一产品在其寿命周期内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系统的和定量的评价。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总结世界先进环境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于1997年制定了寿命周期评价原则与框架,将产品寿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影响界定为人类健康、资源利用及生态后果三个方面。


    面向全寿命周期的设计思想是最近才提出的新的设计理念,它来源于价值工程。该设计理念是借助设计对象全寿命周期中与其相关的各类信息,利用寿命周期评价、价值分析和系统优化等手段进行设计,使所完成的设计作品具有绿色等特性。面向全寿命周期的设计理念尚不十分成熟,还处于不断的发展阶段,但在一般制造工业产品设计实践中已经得到了运用。


    本文以“节能建筑”为对象,用全寿命周期理论作指导,对其“设计准则与方法”进行研究。


    1. 面向全寿命周期的节能建筑设计准则


    面向全寿命周期的节能建筑设计也就是以“节能”为核心,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生态原则的绿色设计。因此,应从绿色建筑的高度上、结合节能建筑的具体要求来制定其准则。必须同时考虑功能、技术、经济等传统设计因素和节能、生态、环保、健康等可持续设计因素。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节能设计准则如下:


    1. 1 功能适用性准则


    功能适用性是面向全寿命周期的节能建筑设计的前提。建筑功能包括基本使用功能、建筑物理性能、视觉艺术效果及室外环境性能,应方便实用、灵活可变、高效率、无冗余。


    1. 2 技术先进性准则


    技术先进性是面向全寿命周期的节能建筑设计的条件。全寿命周期的节能建筑强调在其全寿命周期中的每一环节采用先进的技术,从技术上保证建筑安全、可靠与高效地实现其各项功能和性能、保证建筑寿命周期全过程具有很好的节能特性。
    1. 3 环境协调性准则


    环境协调性是全寿命周期的节能建筑设计中的关键因素,它主要包括节能、生态、环保、健康等内容,设计时应遵守下列原则:

    (1)能源消耗最少原则:有限度地位用常规能源,尽可能使用太阳能等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在建筑全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中全方位地采用有效的节能技术,减少能源的使用量,提高能源效率,使其在全寿命周期中的耗能量最少。


    (2)资源最佳利用原则:建筑全寿命周期中,尽可能减少不可替代资源的耗费,控制可替代和可维持资源的利用强度,保护资源再生所需的环境条件。尤其要注重节地、节水,充分使用可循环、可重复和可再生材料。


    (3)环境负荷最小原则:减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建筑全寿命周期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固体与气体污染物、污水等废弃物最少,带来的环境负荷最小。


    (4)“零损害”原则:建筑全寿命周期中对生产者、直接和间接使用者的损害趋于“零”。生产条件应安全、卫生,使用环境应健康、舒适。尤其要选用无害化、无污染的绿色环保型建材,保证室内环境品质。


    1. 4 经济合理性准则


    经济合理性是全寿命周期的节能建筑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即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实现必要的功能,获得丰厚的寿命周期经济效益。所谓寿命周期成本是指整个寿命周期过程中研发生的全部费用,包括建设费用、使用维修费用、残值及清理费用等。

    以上四条准则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只有在设计过程中将功能适用性、技术先进性、环境协调性和经济合理性融合为一个整体,才能创作出面向全寿命周期的节能建筑系统优化设计方案。 [page]


    2.面向全寿命周期的节能建筑设计程序


    面向全寿命周期的节能建筑设计包活确定设计目标、初步方案构思、备选方案设计、寿命周期评价、分析改进与确定最佳方案等,如图l所示,这几个阶段构成一个反馈系统,并不断地互相交换信息。


    2. 1 确定设计目标


    设计目标为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节能、可持续发展、生态化、绿色化。具体内容要符合上述提出的四条基本准则。根据不同类型的建筑制定相应的目标,体现其特性和要求,确定合理的系统边界。设计目标指明了设计的目的和方向。


    2.2 初步方案构思


    根据节能设计目标,采用功能分析法和创造性思维法构思若干个初步方案。这一阶段是一个创作的过程,所产生的结果是概念式和草图式的。


    2. 3 备选方案设计


    遵循节能设计准则、应用相应的技术措施,将这些初步方案具体化,确定实现初步方案的主要材料、结构选型、构造方案以及初步的施工方案、设备系统等,形成多个备选建筑方案。


    2.4 寿命周期评价


    方案设计的过程是一种系统分析和综合的过程,也是对设计系统实现优化的过程。因此,应对设计方案进行全面、综合评估。寿命周期评价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力的手段,它主要包括清单分析和影响分析,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详细列出建筑全寿命周期各阶段的各种输出输入信息(包括环境性、功能性、技术性和经济性等多方面),根据设计的目标和准则确定评价因子。其中主要的评价因子之一为使用耗能。应尽量精简对评价结果影响小的次要评价因子,以减少评价工作量。根据寿命周期评价原则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要求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其构成如图2所示。它是由最高层的目标层、中间层的准则层及指标层和最低层的方案层构成。设计时应根据不同的建筑对象制定具体的评价指标。


    第二步,采集评价指标的有关数据和特征,并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进一步转换为模糊评价向量,建立评判模糊矩阵“R”。 


    第三步,选用德尔斐法、专家调查法或判断矩阵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并从整体上调整,形成权重模糊子集“A”。


    第四步,运用评价模型对建筑的全寿命周期的能源和资源消耗以及污染物排放等对环境的影响(环境性,本方法侧重能源消耗方面)和其综合性能(将环境性、功能性、技术性和经济性综合考虑)进行评判,从而得出相应的评判结果。


    2.5 分析改进、确定最佳方案


   分析评判结果,并据此对原方案进行反馈改进,使方案进一步优化,选择出最佳方案。


    3.结语


    面向全寿命周期的节能建筑设计方法可使建筑师运用严密推理和定量化评判的现代思维方法制定、修正与改进设计方案。这克服了传统设计方法的片面性、不确定性,使其趋向于科学化、系统化。由此形成的节能建筑方案具有较大的客观性和可靠性。从而可指导节能建筑系统优化设计,提升节能设计的整体水平,实现“全系统”、“全寿命”的节能,以达到“可持续的环境、可持续的建筑”的绿色生态要求。


    文中所讨论的重点是不同类型的建筑共同遵循的设计准则和设计程序方法的框架模式.在具体建筑的实际应用中要不断地深化、完善,增强其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