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至21日,第三届水质高光谱遥感新技术交流研讨会在天津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水质遥感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200余人参加会议。本次研讨会主题为“遥感技术助力行业创新发展”,探讨水质高光谱遥感技术的最新进展,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与遥感大数据的深度融合,提升传统遥感解译能力,将进一步提升遥感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将遥感应用场景从传统应用场景进一步推广的多行业应用。
大会指导单位为中国遥感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遥感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遥感地理专委会主办,天津中科谱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中国遥感应用协会高光谱遥感技术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北京牡丹联友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遥感学报》、《红外与毫米波学报》、《遥感技术与应用》、《红外》等媒体进行支持,《遥感学报》对开幕式和大会主旨报告进行了全程直播。
大会开幕式致辞
中国科学院院士童庆禧出席并作大会致辞。童庆禧院士回顾了中国遥感学科的发展历程,介绍了中国开展水质遥感尤其是结合高光谱技术的水质遥感重要成果,指出未来水质遥感一定要充分发挥高光谱遥感数据的光谱分辨率高的优势,打破传统思维,在遥感物理模型研究基础上,要大胆拥抱新技术新方法。
天津高新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夏青林代表高新区致辞,他表示希望与会专家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探讨高光谱遥感技术在环保、水利、水务和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推进高光谱遥感技术在高新区成果转化,助力天津智慧城市建设。天津高新区将一如既往提供“专家+管家”式服务,全力支持以中科谱光为代表的创新型企业在津发展壮大。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副秘书长杨一德宣读了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给大会发来的贺信。天津高新区科技局、人社局、城环局等有关单位和领导参加了开幕式并参与了大会主旨报告环节。
会议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张兵在讲话中指出,水质遥感要大胆探索新型数据分析和应用模式,建立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高度融为一体的事件预测新范式,大大提升水质预测能力。
新品发布启动仪式
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张立福主持开幕式并开启新品发布仪式,在众多参会嘉宾的见证下,中国科学院院士童庆禧、中国科学院院士薛永祺、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德炉、天津滨海高新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夏青林、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张兵、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副秘书长杨一德共同上台完成新品启动仪式,参会嘉宾共同揭开智能水质监测设备应用发展的新篇章,标志着“谱光水牛水质监测仪”正式推向市场。
院士、专家圆桌对话
会议期间,围绕“水质遥感的产学研发展”这一主题,中国科学院院士童庆禧,中国科学院院士薛永祺,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德炉,陕西省水务集团智能数据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浩,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水生态环境遥感部副主任王雪蕾等开展圆桌对话,具体就“水质遥感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挑战”“水质遥感技术的产学研合作与创新”“水质遥感技术的应用前景和未来趋势”等话题展开讨论。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张兵主持该圆桌对话。圆桌对话以“水质遥感的产学研发展”为主旨议题,强调了水质高光谱遥感技术在环保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并呼吁广大科研工作者和企业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水质遥感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更加科学和高效的技术手段。
此次盛会,在三楼会议展区,中科谱光的新产品“谱光水牛水质监测仪”受到院士专家们的关注,同时,中科谱光展出的系列水质光谱在线监测系统受到与会嘉宾的一致好评。
展区现场,北京牡丹联友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高谱成像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时电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单位进行产品布置展示,吸引了现场嘉宾的参观了解和对接合作。
专家学者特邀报告
本次研讨会中院士、专家分别发言或进行主题报告,聚焦“遥感技术助力行业创新发展”这一核心议题,碰撞智慧,凝聚共识,深度交流水质遥感领域的创新思想和技术,探讨高光谱技术的前沿发展和应用,让全体参会人员都收获了满满的“干货”。
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德炉发表《高分遥感助力海洋信息增值服务》的主题演讲,潘德炉院士对高分遥感对海洋信息的增值服务进行了汇报,展望高分遥感、时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为水质监测提供的着力点。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张兵副院长发表《遥感科技发展的新趋势》的主题演讲,对遥感科技发展的新趋势进行了分析总结,指出数据模型、预训练大模型以及物理模型-数据模型耦合是遥感大数据处理发展必然趋势。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张立福发表《水质遥感的问题与思考》的主题演讲,指出水质遥感监测设备是实现水质遥感监测的关键设备,探索新型水质遥感监测设备的研发、水色遥感机理研究、污染源响应水质模型、水质遥感与环境模型耦合是水质遥感亟需解决的问题。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马荣华发表《湖泊水色遥感下的卫星传感器性能需求》的主题演讲,分析我国湖库基本情况,从辐射测量质量、校准要求、时间覆盖率与重放周期三个方面对湖泊水色遥感卫星传感器性能需求进行总结。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赵慧洁发表《星载高光谱全链路建模和数据不确定性分析》的主题演讲,考虑复杂地表的影响,建立精细的大气校正模型,研发星载高光谱遥感全链路数字仿真软件平台,建立高光谱地物反射率的不确定传递模型,研制了高光谱室内遥感室内全要素成像仿真装置。
南京师范大学李云梅教授发表《浅水富营养化湖泊蓝藻垂向分布特征及其动力机制研究——以太湖为例》的主题演讲,根据研究藻华的光谱特征和藻华的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揭示了藻华爆发的机理,为藻华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王雪蕾研究员发表《遥感视角的水世界——水生态环境遥感技术应用挑战》的主题演讲,从管理部门的视角,介绍了当前水生态环境业务化应用的现状,提出了遥感技术“三水统筹”中的应用挑战和相应的解决思路。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李俊生发表《基于国产高光谱卫星的内陆水体水质参数反演研究》的主题演讲,深入研究国产高光谱卫星的内陆水体水质参数反演模型,对国产高光谱卫星在内陆水体的水质监测应用能力进行检验,发掘国产高光谱卫星在内陆水体监测的巨大潜力。
自然资源部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甘甫平研究员发表《水循环要素遥感定量反演及综合应用》的主题演讲,融合多种遥感技术和水文模型研究水循环关键要素的反演模型,探究了蓄水量的关键驱动机理,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区的水资源监测和管理提供了坚实的观测支撑。
西南大学李瑶教授发表《哈维飓风对墨西哥湾叶绿素浓度的影响》的主题演讲,通过采用长时序水色遥感观测,研究了哈维飓风和深水平台溢油对当地浮游植物的干扰。
宁波大学杨刚副教授发表《星载高光谱遥感影像智能计算与水质监测应用》的主题演讲,对星载高光谱的水质精细监测进行研究,针对星载高光谱影像的噪声,生产具备时空一致性的高光谱影像,提出高光谱影像的时空频率协同去噪方法,高时-空-谱分辨率遥感影像融合生成方法,有效地改善了高光谱数据的数据质量和时空覆盖度。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刘银年研究员发表《先进高光谱技术及产业化应用》主题演讲,对星载高光谱的发展历程进行介绍,提出像面倍增像差可控中继新结构望远镜和低畸变大像面完善成像新结构光谱仪,实现了高精准大像面高能量的高光谱成像系统,为水质、大气、地矿等领域的产业化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此次研讨会“规格高、规模大、阵容强、干货多”,进一步激发了我国遥感技术创新发展的全新动能,有力推动了我国环保+遥感技术发展迈上新台阶,为推进“智慧生态”建设、“遥感产业”创新,推动水质遥感技术的革新与进步贡献了强大的行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