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砂石全程“不见天”!蕲春气膜仓守护长江生态

点击:41 时间:2025-7-11 来源:网络

2024年底,湖北省八部门联合发布《全面加强绿色矿山建设的通知》,划定矿山绿色转型生死线:到2028年底省内95%以上的大型矿山、85%以上的中型矿山要达到绿色矿山标准,磷矿、建材石料等重点矿种被列为“强制升级对象”。新建矿山需在投产1-2年内通过绿色矿山评估,露天矿山粉尘控制、资源利用率等指标被纳入“一票否决”范畴。政策高压之下,矿山企业面临着从生产模式到技术体系的全面革新考验。


在这一政策背景下,总投资140亿元的蕲春石鼓冲绿色建材基地项目,成为检验政策落成的“试金石”。作为湖北省政府与央企战略合作的标杆工程,该项目由中国电建牵头,联合湖北港口集团、蕲春城投集团等国企共同打造,涵盖矿山开采、砂石加工、长胶廊道运输、码头及陆域堆场四大板块。项目肩负着经济与生态的双重使命:一方面,矿区面积达6179亩,年产7000万吨砂石骨料,必须实现“开采零扬尘、污水零入江”的严苛环保目标;另一方面,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内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放缓的行业背景下,绿色化、智能化正成为建材企业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新出让的矿权普遍附加绿色矿山建设要求,该项目需要为行业探索可复制的转型范式。

传统砂石露天堆放存在着两大突出问题:一是粉尘污染难以管控,露天装卸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扬尘,不仅严重影响周边生态环境,更直接触碰到政策中 "粉尘控制一票否决" 的红线;二是物料品质保护难题,露天堆存的砂石易受雨水冲刷和地下水侵蚀,导致含泥量升高、级配失衡,造成资源浪费与品质下降。而约顿气膜仓的应用,恰恰精准针对这些行业顽疾展开技术攻坚。气膜内部形成微正压环境,配合智能雾炮系统,形成双重降尘防护体系,从根本上杜绝砂石装卸过程中的粉尘外溢;独特的膜体结构能够有效阻隔雨水与地下水,为砂石提供全封闭的存储环境,避免物料遭受侵蚀破坏,从源头保障产品品质稳定性。


气膜仓并非孤立运行的单体设施,而是与蕲春项目四大板块实现深度协同联动。其中,码头与矿山通过 40 公里长胶廊道实现无缝衔接,构建起 "矿山开采 — 廊道运输 — 码头装船" 的全流程封闭运输体系,配合气膜仓的封闭式存储,真正实现了从开采到运输再到仓储的 "零露天暴露" 生产闭环。在经济效益层面,气膜仓展现出显著的工程优势:单仓建设周期仅 45 天,较传统钢结构仓缩短近一半时间;建设成本降低 35%,运维能耗减少 40%,有效帮助企业在严苛环保要求下实现投资成本与运营效率的优化平衡,为项目全线投产目标提供了坚实支撑。


这一工程不仅直接带动交通运输、生产制造、金融服务等关联产业发展,促进蕲春与长江中下游城市群的经济联动,更通过气膜仓等绿色技术的创新应用,实现了经济发展、社会效应与生态保护的高质量协同。作为湖北省绿色矿山政策落地的典型样本,该项目打造的 "蕲春模式",为全国同类项目提供了可复制的转型经验 —— 当政策要求转化为技术创新动力,当环保投入转化为产业升级机遇,绿色矿山建设便真正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蕲春石鼓冲绿色建材基地的实践表明,在政策倒逼与市场压力交织的双重考验下,气膜仓等创新技术不仅是破解露天矿山生态难题的 "关键钥匙",更是串联经济价值与环境效益的核心纽带。当 40 公里长胶廊道的输送带昼夜运转,当气膜仓内的智能雾炮系统精准降尘,项目所承载的已不只是千万吨砂石骨料的产能,更是一座以技术创新为支点的绿色转型里程碑。随着气膜仓技术的推广应用,湖北绿色矿山建设正从 "政策压力" 转化为 "发展动力",为全国矿产行业勾勒出一条生态优先、智能引领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 这既是蕲春项目对时代命题的应答,更是中国矿山产业向 "绿" 而行的生动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