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算算5年发展帐:能耗低了 排放少了 低碳俏了

点击:1275 时间:2010年11月4日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单位:万吨) (制图:靳 搏)

 

 

  房间朝向和门窗设计,可以引“穿堂风”替代空调;地下水通过管道循环进墙壁,起到降温、保温作用;通过在河底埋风管,利用与地面的温差,引凉风入室,可以调节室温……日前在江苏昆山举办的“2010江苏台湾周”低碳城市建设展上,三座名为“风、水、大地”的低碳建筑均不使用空调,可算是昆山践行低碳环保理念的一个缩影。


  昆山,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为迅速和经济总量最大的县级市之一,由于经济总量大,发展速度快,其节能减排之路就更显得艰难。但即使如此,2009年,昆山市万元GDP能耗已经从2005年的0.7吨标准煤下降为0.579吨标准煤,今年预计能下降到0.56吨标准煤的水平,达到“十一五”节能目标;“十一五”前4年,昆山累计净削减化学需氧量(COD)5974.8吨,二氧化硫(SO2)4919.1吨,削减率分别为16.2%和28.1%,提前一年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减排任务。


  安装回收装置、开展循环经济,大力促进工业节能减排


  昆山协孚人造皮有限公司在安装回收装置前,在当地算是一家“污染大户”。如今,这个昔日排放大户花费数千万元,对废气、废液、污水进行回收,努力做到零排放。公司办公室主任丁建忠给记者算了个账,投资2700万元购置两套废液回收装置,回收率达到99.2%,年产值达4500万元。“虽然前期投入比较大,但安装回收装置不管是对企业还是对环境,都有好处。”丁建忠说。


  在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还有一个“吃废吐新”企业——昆山中环实业有限公司。该公司从附近IT企业收集回来的高浓度、高色度蚀刻废液,在被输进容料罐中破坏了废液的化学结构之后,利用退铜的先进工艺,源源不断地生产出蓝色的颗粒状硫酸铜,这些硫酸铜可作为印染、农药、饲料等生产的原料。现在,中环年处理蚀刻废液能力达2万余吨,生产硫酸铜6600吨。


  “昆山经过这么多年快速发展,已经具有相当的经济基础,有条件也有必要走绿色发展的道路。因此,在昆山高新区成立之始,便确定了走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昆山市委书记张国华表示。


  作为昆山新升级的国家级工业园区,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还是“江苏省省级生态工业园区”——万元GDP综合能耗0.24吨标煤;22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79家企业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建成绿色学校24所、绿色社区71个;COD、SO2排放量远低于省级生态工业园区标准……


  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通过“绿色招商”实施“补链”战略,把工业链发展成产业生态链,着力引进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附加值高的工业产业,形成“链式”的生态工业网状结构。目前,这个开发区已初步形成以模具为特色的精密机械,以太阳能、风能为特色的可再生能源和以平板显示为特色的电子信息等三大主导产业集群,逐步实现了园区产业链内小循环、产业之间中循环、区域之间大循环。[page]


  引导居民低碳生活,880辆公共自行车在花桥国际商务城投运


  “开小轿车,二氧化碳排放量等于油耗数乘以2.7;家用自来水,二氧化碳排放量等于自来水使用度数乘以0.91;家庭用电,二氧化碳排放量等于家电使用度数乘以0.785……”昆山市民胡鹏对生活中各项活动的碳排放了如指掌,他为此制定了一份低碳生活表。“在上班空闲时必须关闭显示器,下班后关掉电源开关;一张纸正反面都要用;多走楼梯,少乘电梯,节约每一度电;随手关闭水龙头,节约每一滴水……”胡鹏的低碳生活表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汽车尾气,居民生活污水、用电等居民生活带来的污染,近年来在我国污染源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但昆山市通过引导居民开展低碳生活,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在昆山,低碳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意识。作为江苏省惟一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开发区,花桥国际商务城正在建设低碳城区。据介绍,花桥已制订低碳城市规划,细化为19项33个指标。


  9月28日,880辆公共自行车在花桥国际商务城正式投运,这是全国第一家省级开发区内建立的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也是目前我国首批投放公共自行车规模最大的园区。在全区的20个重要功能区设置了站点,在上下班高峰期和中午休息时间,路上不时能看到一个个骑着公共自行车的年轻身影,俨然成了商务城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在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可再生能源展示馆是一座低碳建筑——屋顶安装着246块太阳能板,满负荷运转的话,每天可提供200度电。屋内没有空调,但始终保持着20度左右的恒温,靠的是一套地源热泵,为室内提供空调制冷和供暖。


  “你看,那边是我们高新区的高端人才低碳住宅区。”在可再生能源展示馆的沙盘上,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人员吴蓉婷向记者介绍说,这个住宅区将全部可再生能源展示馆的低碳方式建造。“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昆山会越来越美!”她笑着说。


  创新节能减排方式,“虚拟电厂”为昆山电网“输送”了超180万千瓦时电量


  除了在工业和居民生活上大力促进节能减排外,昆山市还通过节能改造等方式促进绿色发展。


  在昆山商厦大楼西侧,有一个占地约40平方米的库房,这是采用法国西亚特蓄能技术建设的一个“蓄冰库”。在地下停车场,成排的白色管道连接着2台制冷蓄冰机组,晚上用电低谷时开通制冷设备,蓄冷成冰,白天再通过蓄冰槽源源不断地输送出鲜活的冷气。昆山商厦采用蓄冰制冷技术替代原有的中央空调,自2009年5月20日竣工投运以来,减少白天用电量40万千瓦时、用电负荷200千瓦,相当于在用电高峰时“发电”超过35万千瓦时,在用电负荷方面“削峰”200千瓦。


  “这是昆山建设‘虚拟电厂’的一个缩影。”据昆山市供电公司专业人士介绍,所谓“虚拟电厂”,不是有形的可以生产新电能的电厂,而是借助于一项名为“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方案,通过错峰用电,推广和应用节能技术和设备,降低单位GDP的能耗的一种管理方式。“由于能实现节电,这种管理方式的推广就相当于建设不占地、没有污染的电厂,因此称为‘虚拟电厂’或‘能效电厂’。”


  昆山市供电公司追踪监测发现,有9个采用蓄能技术的单位,对空调系统和供热系统进行改造,在迎峰度夏的4个月期间,在用电高峰时最高转移负荷6521千瓦。实际上,由于蓄热设备在冬季晚间用电“谷时”使用,这些项目为昆山电网“输送”了超过180万千瓦时电量。据了解,经过供电企业实施“能效电厂”改造的项目,累计年节电661.9万千瓦时,年节省电费支出近430余万元。


  目前,昆山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建设能效电厂,通过推行冷热点三联供、变频调速器、绿色照明、余能回收利用、清洁生产工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技术,有效减少能源消耗。2009年,该市节约用电量8250万千瓦时。
[page]